我国的诉讼时效规定
温州瓯海刑事律师
2025-05-20
我国的诉讼时效规定主要见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根据法律规定,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一定期限内行使其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权利的时间限制。诉讼时效期间通常为三年、两年或一年,具体以案件类型和法律规定为准。一般情况下,普通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益受到侵害之日起计算。如果在法定期间内未提起诉讼,权利人将丧失向法院提起诉讼的权利。特殊情形下,如法律有特别规定,或因不可抗力等原因导致时效中断或延长,则可以依法另行处理。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164条,民事主体享有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根据同法第165条,法律对某一具体的民事权利提供了一年以上三年的诉讼时效期间的规定,不适用本法第一百六十四条、第一百六十五条的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166条,未出生的婴儿以及不在法律程度内的胎儿,法律对其生存利益给予保护,但关于诉讼时效期间的规定从其出生之日开始计算;在胎儿出生之前,其法定代理人可以提起诉讼。
下一篇:暂无 了